前言
健康是人类发展的永恒话题,它既是发展的目标,又是发展的条件。联合国将健康作为人类发展指数的三大构成要素之一, 充分说明世界各国对健康重要性形成了高度共识。
(资料图)
近年来世界面临逆全球化趋势,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更是成为逆全球化的加速器。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与此同时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与转型的关键阶段。
面对发展的多重目标、有限资源的约束和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如何解决好贸易、经济发展和民众健康之间的复杂关系, 进而找到构造健康、和谐、公平、高效社会环境的实现路径,是当务之急。
随着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运行,经济全球化也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国家间贸易交流呈蓬勃发展态势,经济、市场与科学技术之间更加紧密的相互依赖关系逐步形成。
一、国际贸易的现状
国际贸易也称通商、世界贸易或全球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或者国家与地区之间)进行的以商品、 劳务和技术为主要形式的交换活动。
从贸易内容来看,国际贸易分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货物贸易指贸易双方所交换的是有形的实体商品,也称有形贸易; 服务贸易是以双方的服务内容作为交换对象。
从贸易形式来看,国际贸易由迸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个部分组成,出口贸易大于进口贸易时一国会出现贸易顺差的情形, 反之则是贸易逆差。
全球贸易自由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贸易自由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逐步减少或取消对国外进口产品和服务采取的限制措施, 并适当提供一系列贸易优惠待遇的过程。
在国际贸易理论中,无论是古典时期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还是近代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都强调了贸易自由化和实行国际分工的重要性, 即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应该依靠自身的要素禀赋决定符合自身优势的出口和进口。
因此,贸易自由化是国际贸易的重中之重,也是未来的大势所趋。贸易自由化强调以市场为主导, 其形式不仅体现在关税的削减,还包括各类非关税壁垒的消除。
当然,各种自由贸易区以及地区自由贸易协定的成立也是贸易自由化的体现方式, 它们都能够加快推动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毕竟无论是以前的关贸总协定,还是现在的世界贸易组织, 都是以贸易自由化作为追求的目标。
二、人口健康水平的现状
在传统概念中,我们通常认为“健康”是指“ 身体状态良好,不存在任何疾病负担 ”。
一般情况下判断人体是否健康采用体格检查、 人体测量和其他一系列生理学指标进行综合判定。
虽然这种定义要比简单的“健康即是无病”的概念更加完善,但是对于个体健康的定义及理解仍然处于生物医学的层面, 把人看作简单的生物有机体来对待。
事实上现代社会中,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体存在,而是与整个社会环境融为一体的存在, 个体健康通常与社会健康紧密相连。
因此,现代健康的概念并 不仅仅止于身体状况无重大疾病的生物学层面。
从世卫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来看,现代健康不仅包含了身体层面的健康, 还包括了心理层面乃至社会环境层面的健康。
社会环境层面的健康通常指个体社会适应能力上的完好状态, 而心理健康则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
良好的情绪以及精神能够使身体器官各方面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也能减少各类疾病发作的概率。
身体状况的不佳会引起人产生烦恼、苦闷以及 情绪低落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从而导致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长期低落的情绪还会造成人体食欲不振、恶心等 一系列行为从而影响个体的营养摄入,形成个体健康的负向循环。
因此,完美的健康状态是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统一,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国民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条件以及人口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处于经济恢复期,经济发展7JC平较低,各方面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医疗配套服务状况较差, 从而导致国民健康水平普遍不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沟通日益密切,经济开始逐步迈入快速发展阶段, 卫生与健康事业也开始加速发展。
在此基础上,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条稳步提升,公共卫生设施日益完备, 民众健康水平得到大幅改善。
过去几十年里,随着国际贸易进程的加快和世界经济的稳步发展, 全球公众健康水平获得了较大程度的改善。
为应对这些健康威胁,世界卫生组织于2019年 启动新的五年战略计划。
这项计划的重点是实现所谓“三十亿人”目标:确保10亿人从全民健康覆盖中受益,10亿人免受突发卫生事件的影响, 10亿人享有更好的健康和福祉。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从多个角度预防 可能对健康造成威胁的事件发生。
2019年底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全球健康蒙上了一层阴影,这场全球性大流行疾病不仅给公众健康造成了持续影响, 还给全球经济及卫生系统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三、国际贸易影响健康水平的理论
1、健康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也被称作“非物质资本”,属于西方经济学的概念范畴,它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资本, 比如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和健康状况等,与之对应的是“物质资本”。
人力资本往往与个体自身联系在一起,不随产品的让渡而转移, 这是人力资本与其他物质资本的最大区别。
根据现有的人力资本理论,劳动者个人的人力资本往往由健康状况、知识教育水平、 技术能力以及工作经验等要素组成。
虽然这些要素的提升都能够改善劳动者生产工作的效率,即提升个体获得货币收入以及生产非货币产品的能力, 但唯独有健康人力资本能够决定着个体花费在各种市场活动以及非市场活动的全部时间。
虽然健康作为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但是仍未形成完整的健康资本理论体系。
随着研究人员对健康问题的讨论越来越深入,以及有关于公共医疗卫生、健康保障等相关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受到重视, 健康资本的相关理论也应运而生。
虽然健康资本和教育资本都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结构,但是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学研究中 针对教育资本的研究相对于健康资本而言不仅广泛受到关注。
而且研究视角也更加丰富多样,相比较而言 健康人力资本 的研究则相对比较匮乏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国际贸易影响健康水平的理论
通常人们会认为,国际贸易对居民健康水平的改善和 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这种观点的形成主要是基于如下逻辑:国际贸易是资源有效分配和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它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环境以及与健康相关的偏好和行为, 最终会影响个体的健康结果。
国际贸易理论也突出强调了自由贸易的重要性, 贸易自由化不仅可以促进国际专业化分工还能够重新整合各国资源。
使参加贸易的国家发挥出本国的比较优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从而有效推动经济增长, 贸易的技术外溢效应还会使推动科技创新 ,最终增进国民福利。
在社会层面上,国际贸易的发展会 带来一个国家公共管理水平和社会服务水平的提升。
这种提升不仅会使得对改善民众健康有重要价值的产品如营养食品、药品、清洁燃料等的供应更有安全保障, 还会使政府建立公共卫生设施体系和医疗保险屏障更有效率。
对传染病的预防和其他复杂疾病的防控更加得心应手。
众所周知,疾病负担通常是威胁健康水平的元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数据, 目前世界上由于营养不良造成的疾病负担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6%。
其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中更是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疾病负担源于营养缺乏, 有五分之一的世界人口因为饮用水受到污染而罹患疾病 ,5岁以下儿童由于不干净的水源而死亡的数量更是占到1500万。
四、国际贸易影响健康水平的传递机制
1、劳动力市场
在国际贸易领域,要素禀赋理论和斯托尔帕一萨缪尔森定理的提出以及一些经验研究都表明, 国际贸易会对一国的劳动力市场产生长久且复杂的影响。
基于这一点,学者们对这一研究方向不断深化探索。从以往的理论研究中,我们总结发现,国际贸易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主要集中作用于工作强度、工作变换、 就业结构和工资差距这几大方面进而影响健康水平。
一方面国际贸易和全球化进程会加快社会发展进程,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工作强度增加, 延长工作时长压缩人们的闲暇。
例如,Brianetal为了探讨全球化是否意味着更多的“汗水”这一问题研究了 国际贸易和投资对欧洲企业标准周工作时间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贸易是否会影响工作强度 取决于该地区是否存在调节工作时间的集体谈判协议。
在企业缺乏此类协议的地方, 贸易开放度对每周标准工时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另一方面,在具有净进口竞争性的行业中,尤其是拥有较多外籍雇员的企业中,往往会产生明显的竞争压力, 无论工作时间协议如何,每周的工作强度都会大大提高从而导致休息时长减少。
Hummels将个人健康的数据与丹麦工人企业数据结合起来, 以了解出口增长如何影响单个工人的努力程度以及所受到的伤害和疾病。
研究结果显示当企业出口由于外在原因而增长时,工人的工作时间更长,病假时间更少, 由此导致的工人工伤率出现明显增高。
除了工作强度导致的睡眠时间受到明显压缩以夕卜,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工作压力和长期的精神紧张和焦虑感等各类 外在和内在因素也影响着当代个体的睡眠时长、睡眠质量以及良好的健康状态。
另外,不仅仅是工作上的压力, 贸易促进社会发展从而导致当今生活娱乐方式更加多样化。
即使是在工作之余,个体的生活仍被各项碎片化的娱乐活动大量占据, 也会进一步压缩现代人的休息时间从而影响个体健康。
2、饮食结构
贸易对居民饮食结构的改变已被很多研究证实是导致脂肪肝、 高血压这些与饮食生活直接相关的健康问题增加的原因。
贸易使得现代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很多人的饮食习惯, 过去人们生活条件普遍偏低,三餐以粗茶淡饭为主。
而随着生活质量好转,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 人们在饮食上对快餐和加工食品喜好也越来越大。
此外,一些中等收入国家的快速城市化和 工资上涨导致的食品价格上涨也正在改变居民对特定饮食的需求。
与健康食品相比,不健康食品(包含高热量、低营养、高饱和脂肪和高盐类食品)的价格大幅下降、可获得性增加、 消费者和食品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都加剧了这种饮食结构的变化。
高脂肪进口食品取代了传统饮食,肥胖率和慢性病也随之增加。这种转变不仅仅体现在中产家庭中,由于贫困家庭对食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较高, 因此这种转变也很可能改变他们的饮食结构。
在过去几十年里,大型超市己经渗透到非洲南部、 拉丁美洲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各种食品零售市场。
食品零售的转型促进了居民饮食向加工类食品消费的转变。不仅如此, 国际贸易还使得国外投资的重心向快餐类饮食转移。
比如跨国快餐连锁店在中等收入国家的大范围铺展 也是居民饮食改变的又一大因素。
3、环境质量
环境质量的改变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一方面, 环境质量不佳造成的各种污染物会通过呼吸、饮食等途径进入人体。
导致个体鼻黏膜等组织受到攻击从而引发各类呼吸道疾病, 对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加快个体健康的折旧速率,所以在污染严重地区居住的人更容易遭受到健康风险。
另一方面,环境污染还会以其他间接形式 导致个体对健康投资的边际效应下降,从而不利于健康发展。
例如,在环境质量不佳的地区,当居民希望通过跑步健身等方式来增加健康投资时, 健康资本的“生产效率”将会大幅度下降。
从贸易的角度来看,国际贸易 是否一定会造成环境质量的恶化尚存争议。
“污染天堂假说”认为发达国家往往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环保政策的制定也有严苛标准, 发达国家的污染企业在这些地方将面临高昂的生产成本。
在贸易自由化中通过向环保标准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使得污染企业减小了生产成本, 但是加重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环境污染,使其成为了“污染天堂”。
总结
健康不但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还是人类追求的永恒话题。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不仅是各国政府为人民谋求福利的责任, 也是各国人民翘首以盼的目标。
然而,根据经济学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贸易促进经济增长带来的预期寿命增长幅度逐渐减小(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和高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更加突出), 经济继续增长可能无法像以前那样带来预期寿命的大幅度提高。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全面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 同时还面临着发展不平衡、服务不充分等诸多挑战。
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 保证健康人力资本的有效运转是未来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之道。
关键词: